爸爸媽媽是如何處理諸如打人、咬人之類的攻擊性行為的

當寶寶學會走路和跑步時,父母會認為寶寶的奔跑和跳躍看起來特別活潑可愛。但有些嬰兒也有“攻擊性”行為,如毆打和咬人。根據行為學家的說法,1到3歲的嬰兒的攻擊性行為是他們成長和發展的正常部分,因為嬰兒在這個年齡才剛剛開始掌握語言技能。他們有很強的表達獨立性的願望,但他們的行為往往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嬰兒很容易被打、咬等攻擊性行為。


幼兒教育課程(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涵蓋高級文憑、學士、研究生及在職教師專業進修課程,培訓了全港超過8成的幼教老師及校長。

雖然攻擊性行為對嬰兒來說是正常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可以忽視這個問題。畢竟,攻擊他人可能會對彼此造成傷害。父母也需要讓孩子學會用正常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並控制自己的情緒。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攻擊性行為,如毆打人和咬人呢?


1。父母應該首先保持冷靜時,嬰兒毆打和咬傷。不要大喊大叫,也不要毆打和責罵嬰兒。因為這些方法都不能對寶寶的行為做出積極的改變,相反,只會讓寶寶更興奮,父母需要讓寶寶知道他們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2。當寶寶做出攻擊性行為時,父母需要做出快速而明確的反應,讓寶寶離開環境,然後給寶寶一兩分鍾的時間冷靜下來,直到寶寶完全平靜下來。和孩子講道理。如果寶寶還很情緒化,家長也應該堅決采取“隔離”的措施,讓寶寶明白,只有當他不再傷害其他寶寶的時候,他才能回去和大家一起玩。


當寶寶冷靜下來後,父母應該簡單的幫助寶寶回顧發生了什麼,詢問寶寶是否能解釋引起沖突的原因,並鼓勵寶寶道歉。雖然被父母批評後,寶寶的道歉可能並不真誠,但寶寶會慢慢明白真相。


4。父母不應該只關注寶寶的不良行為,對於寶寶做好事的地方也應該及時肯定。例如,當寶寶和其他孩子發生爭吵時,寶寶可能會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時,父母要寶寶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打人、摔東西等方式得到肯定。當寶寶不滿意的時候,家長也應該注意引導寶寶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如鍛煉)來發泄自己的情緒。


為人父母,由準備懷孕開始,就踏入人生另一個新階段。由懷孕知識到育兒技巧,都要在數年內完全掌握! 孩子成長時的親子關係、準備升學安排等,同樣令你喘不過氣。別氣餒!專家為你提供意見,分享經歷,令你輕鬆做新手爸媽!

5。避免拍攝嬰兒遭受暴力和毆打的照片。一些視頻遊戲,或手機或電視上的節目,可能會顯示暴力圖像,這可能會對嬰兒的行為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家長也應密切關注電子設備的使用,盡可能為寶寶選擇適合自己年齡、內容的積極節目。


6.如果嬰兒的攻擊行為超出了父母可以處理的范圍,例如嬰兒對德國攻擊行為的持續攻擊,父母仍然試圖阻止這種行為;寶寶常常嚇唬或欺負其他孩子;成年人也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等。家長需要與醫生交談以獲得更多專業建議。


相關文章:

分享與兒童有效溝通的技巧


贊美孩子的良好行為比簡單地說教更有效


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孩子


孩子們經常“左耳進右耳出”,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情感


媽媽不是靈丹妙藥,爸爸不能缺席


上の画像に書かれている文字を入力して下さい
 
<ご注意>
書き込まれた内容は公開され、ブログの持ち主だけが削除できます。

写真一覧をみる

削除
爸爸媽媽是如何處理諸如打人、咬人之類的攻擊性行為的
    コメント(0)